《红楼梦》入高考作文题,惊呆考生,娱乐教授,细品:原来和围棋题是一个思路
高考考经典,经典看高考。今年高考再次突破,不问楹联,不问省亲,直接就打包到作文里了,惊呆了一众考生。我们且看: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先不说文章应该怎么写,看看各路神仙对这个题目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我看到一些网友觉得很难,可能很多朋友不习惯细读。这道作文题隐含着对于经典作品的阅读理解,写得好,前提是读得懂。在此基础上,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题目的设计是比较开放的。我们知道高考命题带有风向标的意味,我个人乐见学生更多地沉浸在经典作品之中。
看了半天,本人就读到一个字:乐。纵观其他教授们的看法,也无非大而空,中国美学,中国文化全出来了,就没说怎么写,个人看法:这个说有创意,那个说有深度,基本都不太敢说出一两条基本写法和思路,大概也怕写跑题了吧,毕竟,高考作文距离他们的论文太远了,完全不是一个路子。所以,大家姑妄听之。
下面我们简单分析如下,大家也姑妄听之,看看是否有点道理。
作文以《红楼梦》中的“取名字”为例,是一个从“搬运”到“借鉴”再到“创新”过程,就像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一样,早期什么都不会,只能搬运苏联的模式,然后有了一定基础,就开始借鉴欧美的模式,现在国力强盛了,我们要学会创新了。
说得再具体一点:“搬运”就是买一艘现成航母;“借鉴化用”相当于买来再改良,改造成;至于“创新”则是自主研发。
而只有创新,我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让国家拥有不断强盛发展的源动力。
如果以这个思路去写的话,是不是比强行解读生涩的知识点要容易得多?
所以,教授们也莫言玩深沉,同学们也不必“谈红色变”,高考作文总是有一定思路的,就好比全国卷的另一题:本手、俗手和妙手,不还是基础和创新吗?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掌握,包括《红楼梦》和围棋,都是说的一回事,那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好的直接用,不好的改良用,完全没用的,扔掉。而现在我们有能力了,就自主创新!这体现了什么,大国气魄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