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大观园 >> 大观园资源 >> 正文 >> 正文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三十三孔子生长鲁源村

来源:大观园 时间:2025/2/27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三十三:孔子生长鲁源村梅庆吉鲁源村鲁源村为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的一个自然村,在曲阜市东南30多公里的尼山之南,距尼山约5华里左右。鲁源,顾名思义为鲁水之源。村南有昌平山,山下多泉,旧有七七四十九泉之称。在我国,大部分河流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昌平山下的泉水汇成沂河之后,则向西流去,一直流到曲阜城边,因而有“圣人门前倒流水”之说。鲁源又称鲁源林,旧为尼山八景之一。《史记·孔子世家》开头就说:“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乾隆年间潘相撰《曲阜县志》卷四十九载:“昌平乡,今为邹县之鲁源村,在昌平山下,汉建宁二年,鲁相史晨建昌平亭,立市会,以便尼山之祀。余尝过而拜之,见其村巷皆存古意,其民犹醇质可钦,为之低徊不能去。邹邑亦在昌平山下,故《史记》云:‘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杜预注:‘陬邑,鲁县东南莝城是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因立过两次战功,被提升为陬邑大夫,这个官相当现在的乡镇长,治地在当时的陬邑长莝,叔梁纥的家在昌平乡,即现在的鲁源村。长莝现在写成了长座,距离鲁源村很近。这么近的距离,我估计他平时上下班是通勤的。从尼山通往鲁源村的路我们从宋家山头村出来,把桂思振送回尼山,便开始前往鲁源村。从尼山到鲁源村,是一条平坦且路况很好的柏油路。当年孔母颜征在在尼山生下孔子之后,他们回家走的就应该是这条路。但那时的路况肯定不能跟现在的比,也不知他们来的时候带没带车,要是没有带车,那就苦了孔子的母亲,即使带车,那一路巅箥也够她受的,现在已经无法还原他们回家的情景了。我就这样一路上瞎想着,车便开进了鲁源村,大约用了20几分钟。走进村口,就看见路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东鲁源”,经了解,鲁源村原本是一个村子,后来因人口增加,便分成了东鲁源和西鲁源两个村子,其实还是一个村子,只不过以村中的一条路为界。若不是在东、西鲁源村分界的地方立有一通年康有为所书“古昌平乡”碑,这里已经没有了关于孔子在这里生活过的任何历史痕迹了。关于康有为所立之碑,钱钧华在他所著《跟孔子周游列国》一书中写道:“原碑在‘文革’中被毁”,“听说旧碑被搬到夫子庙被毁”。其实这话不确,原碑没有被毁,就立在尼山孔庙第一进院落观川亭北侧院墙下面。上午我在观川亭,看到墙下有几通碑,便走过去观看,竟然发现了康有为的这通石碑,十分完好地保存在这里。碑的中间写的是“古昌平乡”,上款写的是“孔子生二千四百七十五年”,下款是“甲子九年康有为敬题”。我早就知道这通碑,原以为还在鲁源村,没想到在这里看到了,这让我十分兴奋,站在碑前让丕羽给我照了张像。现在鲁源村里的这通碑,是按原碑大小复制的。除了碑上原有的字外,还刻有捐献者的名单,我数了一下,共有11位,但没有一个姓孔的,说明这里已经没有孔子的后裔了。村中复制的康有为所书“古昌平乡”碑在昌平乡,叔梁纥应该是个大户人家,他不但有三房妻子,还有九个女儿、两个儿子,再加上他的陬邑大夫头衔,在这一带,应该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叔梁纥向颜家求婚的时候,颜征在之父说的那句“吾甚贪之”话,就很能说明问题。但一个60岁的老头子,娶一个19岁的女孩成家,这本身就是件惹人非议的事情,再加上司马迁的那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的话,在历史上更是被吵成了一锅粥。提起“野合”一词,人们很自然想到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而按“野合”的说法推论,孔子应该是私生子。但作为“至圣先师”的孔子,怎么可能是私生子呢?所以有人就对“野合”进行了种种的“合理”解释。一种说法为老夫少妻成婚不合礼仪。司马贞《史记索隐》就持此说:“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征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若是这样的话,也用不着“野合”2字了。还有人说“野合”就是在野外交合。如果有正当手续,那在哪交合就无所谓了,也就不存在违背伦理的问题了。问题是司马迁是怎么知道他们二人是在野外交合的呢?鲁源村古井不管人们对“野合”二字怎样解释,但颜征在在叔梁纥家的处境却十分微妙,她一走进这家的门槛,就不断遭到白眼,但有叔梁纥罩着,其他人也不敢太过放肆。可叔梁纥一死,这个家就再也没有她的生存空间了。何以见得?这里有两件事可以看出她的处境,一是她没有去给叔梁纥送葬。若是明媒正娶,她怎么可能不去送葬呢?这一点确实让人生疑。二是叔梁纥一死她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这个家,却没有回到近在咫尺的娘家,而是带着3岁的儿子去了人生地不熟的曲阜。两家距离多远呢?《乡党图考·始生至为委吏乘田考》中,引《孔子家语·本姓解》中“求婚于颜氏”下注云:“孔子父居尼邱山麓,与颜氏同里,二族相距二三里。”这也留下了让人猜疑的空间。鲁源村中的诚信街《孔子家语·本姓解》载:“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不管怎么说,孔子3岁以前就生活在鲁源村这块土地上,则是没有疑义的。所以总有人到这里来寻找孔子童年的遗迹,我也是。在这里,一定留下了许多孔子那步履蹒跚的脚印,还有那稚嫩的小脸,以及甜甜的笑声。走在鲁源村的街上,我在头脑里努力勾勒着孔子童年的形象,幻想着从哪家门里跑出一个小孩,那就是我要寻找的童年的孔子。但那是不可能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把这一切洗刷得干干净净。不过这里的人们,并没有忘记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孔子,他们指着村子南边那座昌平山说,当夕阳照射到那面山上的时候,那山的样子就像孔子躺在那里熟睡。他们每当看到那座山,就感觉到孔子还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我也想看看正在熟睡的孔子,可山上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熟睡的孔子已经隐于云雾之中了。我们午餐的孔圣旅游酒店我们离开鲁源村的时候,时间已到了中午,在村北看到一家饭店名叫“孔圣旅游饭店”,饭店旁边就是沂河。因为我们是到这来拜访孔圣人的,也带有旅游的性质,所以就进了这家饭店。我们要了一个地皮菜炒鸡蛋,很有特色,也很好吃,还把剩下的打了包,晚上又接着吃。年5月30日第一稿年5月21日第二稿年6月16日第三稿(本文由梅庆吉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