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准备给宝钗两件玩器:“我的梯己两件收到如今,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没给宝玉看过的梯己,历史一定很久了。是贾母嫁到贾府的“五十四年”里的收获,还是从出嫁时就带过来的珍藏?
同样在这一回,贾母介绍“软烟罗”的来历,对薛姨妈众人说:“那个纱比你们年纪还大呢”。比薛姨妈众人年纪还大的东西,是哪里来的?会不会是贾母嫁妆的一部分?
贾母赏给宝琴的“金翠辉煌”的凫靥裘,宝钗见了惊问“这是那里的”,香菱也不认识,以为“原来是孔雀毛织的”,而湘云却一眼看出来:“那里是孔雀毛的,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她怎么一眼就认出来了?是不是这件东西,根本出自史家?
贾母给宝玉一件类似的雀金呢时,说“就剩了这一件,你糟蹋了,也再没了。这会子特给你作这个,也是没有的事”,可见当初是有好多件的。凫靥裘会不会也是这样?史家做了好几件,其中一部分给贾母做了陪嫁,另一部分留在史家?
就像王夫人“和二奶奶赵姨奶奶周姨奶奶好些人翻箱子,找太太当日年轻的颜色衣裳,不知给那一个”,史侯夫人也带着儿媳女儿和侄女翻箱倒柜,顺嘴说过:“这叫凫靥裘,比我的年纪还大呢,原是两件,一件给你姑奶奶、现在荣国府的老太太做了嫁妆”。
好吧,以上这些,都是我的推测。这些推测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是从情理上说,是有可能的。所以,贾母的嫁妆哪里去了?一部分在历年的赠送、赏赐、人情往来中逐渐消耗散失了,一部分还留存着。但是哪些还留着,哪些消耗了,是有偶然因素的。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屡次有人抨击黛玉“一无所有”的说法:光是贾敏的嫁妆,林黛玉一辈子也花不完了!怎么可能一无所有!
唉,仔细读读书吧,黛玉“一无所有”是她自己说的,可不是我妄言。难道以黛玉的冰雪聪明,自己都不知道有钱没钱吗?
于是又有人自以为抓到了把柄:贾敏的嫁妆一定很多,“十里红妆”!现在黛玉没钱,肯定是被贾府吞没了!
唉,读了两篇网文、看了两部肥皂剧,就来批评《红楼梦》,真叫我无语了。首先“红妆”有指女子的盛妆、指美女、比喻艳丽的花卉这三个义项,从来没有用“红妆”指代财产或嫁妆的。网文作者偶然杜撰一个词语,就被不动脑筋的读者观众奉为经典了!
好吧,先不说“十里红妆”的语法问题,只说贾敏的嫁妆。贾母的嫁妆去向,也是贾敏嫁妆的归宿:一部分在历年的人情往来中消耗了,一部分还积累着。
因为林如海贾敏夫妻感情好,所以他们的财产未必是泾渭分明,很可能是混在一起、统一管理的。也就是说,贾敏管理的财产,有可能、很可能比她的嫁妆更多了。
那这些钱哪里去了?如果贾敏活着,肯定是夫妻俩共同拥有、共同使用的。贾敏死了,黛玉太年幼,只能是林如海来管理使用。而等到林如海死了,他有“没甚亲支嫡派”的“堂族”兄弟子侄,有“几房姬妾”,还有幕僚清客,有男女奴仆——你以为他们全都品德高洁,会对林如海的遗产毫不觊觎吗?
林如海在九月初三就去世了,贾琏林黛玉却是在“冬底”才收到书信出发南下的。这并没有矛盾:有可能是九月初二派人出发送信,信上当然只写病重。路途遥远,等到了京城就是“冬底”了。
这个时间差,足够这些人贪污吞没转移挪用林如海与贾敏的遗产了。就是贾琏查问,回一句“请名医给林老爷看病花了多少多少”或者“老爷生前借给某朋友多少银钱,送给某亲戚多少东西”,贾琏能一一查实追回吗?
再加上林如海的丧事,运灵回乡,遣散奴仆的遣散费,姨太太们的安置费,这许许多多的开销,难道贾琏会自己贴钱不成?还不是把林家的钱,用在林家的事情上?
以贾琏的挥霍,难道会突然精打细算、给黛玉截留一部分财富做嫁妆?当然不可能。这样一来,黛玉的“一无所有”,就可以理解了。
说了贾敏的嫁妆财产,再回来说贾母的嫁妆。其实已经不仅是嫁妆了,“五十四年”以来积攒的各种私房,难道非得另外存放、另立账户?贾母又不像王熙凤,需要用“我的嫁妆哪一点是配不上你们的”来挣门面。
贾母的私房梯己一定很丰富,也一定包括当年的嫁妆,但一定不限于当年的嫁妆。到贾府败落之时,续书中写的“散馀资贾母明大义”的情节,也完全可能出现。
但是,在我辈看来,一定是天文数字的贾母私蓄,仍旧挽救不了贾府。因为贾府的千疮百孔,不是几个钱、几件东西就能弥补过来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