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陈宇浩
9月29日下午,杭州戏剧节闭幕大戏话剧《红楼梦》在杭州剧院举行了主创见面会。
作为戏剧节十周年压轴剧目,《红楼梦》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喻荣军根据曹雪芹经典名著全新创作。
见面会现场,制作人裴姝姝、主演田水、陈山、李黎、丁美婷等也跟杭州观众分享了入梦红楼的一些故事。
“红楼情缘”,痴人说梦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曹雪芹写在《红楼梦》开篇的一句话。只是痴人说梦的不仅曹公本人,在《红楼梦》问世的数百年间,为之倾心痴迷的人不在少数。张爱玲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好几遍。”即便未曾熟读这本巨作,剧中人物与经典桥段也广为熟知。
几十年来,《红楼梦》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众多,其反响也各有不同。于话剧《红楼梦》主创而言,改编、演绎这部中国经典名著,是一次极大的挑战,更可以说是一次“冒险”。
近百万字的鸿篇巨作浓缩成一部6小时的话剧,不仅要呈现那些经典品读的场面、鲜明灵动的个性,更要为其带来极具当下性的全新解读。
发布会上,制作人裴姝姝分享了改编、创排话剧《红楼梦》的缘分和他们的“疯”言“疯”行。
剧中的贾母,由“老戏骨”田水扮演。田水说,自己跟编剧喻荣军,在办公室的座位正好是对面对,“他找我演贾母,我还跟他开玩笑说,‘我太年轻一点吧’?”
在田水理解中,贾母是一个“双商”很高的人,而且对每件事情都看得特别通透,“像个大家长一样关爱着每个人”。
田水还打趣说,戏里她经常是上台叹口气就下去了,但每次叹气都是点睛之笔,起到了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
整个创排过程中,最让田水感动的,是整个剧组的精气神,“推开排练房的门,要么就看到有人在排练,要么就看到有人捧着厚厚的红楼梦在读,氛围特别好。”
贾宝玉的扮演者是西北男孩陈山,导演刚找到他,陈山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我印象中的贾宝玉,是‘满月一样的脸,雪白的肌肤’,跟我完全不一样啊。”
但一边排一边摸索,陈山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不是说一定要怎样形似,其实贾宝玉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可以是是每个男人少年时代的那个样子。”
除此之外,丁美婷也回顾了自身对于王熙凤这一角色的情感;宝钗饰演者李黎同样剖析了演绎宝钗时内心深处的情绪表达。
《红楼梦》是该剧主创和演员们的一个梦,亦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正是因为一份份“疯癫痴狂”,才使得大家一腔孤勇、全力以赴,才有了今日话剧版《红楼梦》的呈现。
一场“造梦者”与“做梦者”的梦中谈
《红楼梦》目前已于上海完成首演。上海场开票不久便全本票房全部售罄,首轮演出过后,媒体、业内和观众好评不断。
此剧为杭州戏剧节倾力引进,艺术总监孟京辉鼎力推荐,就连演员马伊琍看完之后都连发了好几条观后感。
其创新呈现、舞美服化同样令人赞不绝口。观演过后观众纷纷表示,现场可以跟随剧中人一起体验“情之至”的心灵震撼,感受宁荣二府的兴衰无常、美好与幻灭。
如果说曹雪芹是“说梦者”,观众们便是“做梦者”,这之间不可或缺的是主创和演员——他们作为“造梦者”解构、重塑了这场梦境,将大观园内外的乌托邦与现实幻化成亦真亦假的艺术世界。
话剧版《红楼梦》尝试打开《红楼梦》原作的心灵世界,在剧场中建立一个梦的时空,用梦的逻辑组接事件,展现众生相的心灵图谱,追求内在意志与精神的完整性,是“造梦者”与“做梦者”站在半空中对《红楼梦》的一次打量。
10月1日-2日,话剧《红楼梦》即将在杭州剧院上演。作为杭州戏剧节十周年闭幕大戏,也期待大家能走进剧场,一起同为“梦中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