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中国东部的第一大山,它绵延横亘于泰安、长清、历城之间,主峰海拔米,号称“东天一柱”。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人”就十分崇拜泰山,并借泰山之高以祭天成为后来封禅泰山活动的滥觞。东岳大帝的诞辰是农历三月二十八,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以祭东岳大帝地点在东岳庙即岱庙除祭祈活动外,后世逐渐增加了商贸、娱乐活动等。《水浒传》中燕青打擂就是在泰山东岳庙会上。另外碧元君生日为农历四月十八,与东岳大1帝生日仅仅晚一个月,而且后世碧霞元君的影响超过了东岳大帝,因此东岳庙会拖长了时间,落增加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内容。
现在的东岳庙会会期在5月6日至12日,一般在岱宗坊西侧的广场举行。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外,主要是经贸活动、旅游观光和文化娱乐近年来,八方人士纷至沓来,国外客商及游客也不断增加。东岳庙突出民俗宗教文化,全方位地挖掘和展示泰山千年历史积淀。从独具魅力的民间曲艺到惊心动魄的游艺竞技,从多姿多彩的民间工艺到新颖时尚的旅游商品,从祈福纳祥的拜山仪式到古代帝王的封禅大典,游客置身其中,宛如进入了民俗文化的大观园。整个庙会将持续一个多月时间。
泰山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与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它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在民国期间曾一度衰落,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又逐渐兴盛起来。民间传说农历三月二十八和四月十八分别是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的生日,所以民间多在三四月间举行庙会,来朝山进香,庆贺山神和元君的诞辰,因此在一开始泰山庙会的内容主要是宗教活动,此间香客要吃饭住宿,又要游玩娱乐,商贸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也就随之出现。随着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影响的扩大,前来朝拜进香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被称为“香客”。香客来泰山进香,或许愿或还愿都是自发的。当相同信仰的人多了,为了一个目的成群结队的活动时,相应的组织是必要的,于是群众性的民间组织香社便产生了。香社的出现是庙会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年一度的泰山庙会,就这样在泰山上下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人如长龙的妙峰山庙会、提起北京的妙峰山,人们首先想到的规模盛大的娘娘庙会。妙峰山地处北京西郊,距市中心35千米,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北接昌平区、东邻海淀区、西为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禅房村,主峰海拔米,涧沟村坐落山麓之下。几百年来,每到妙峰山春秋两季的庙会期间,北到东三省,南至江浙,数十万善男信女涌上妙峰山,有骑马的、骑驴的、坐轿的,采用各种方式赶往妙峰山,各条上山的古香道上,人如长龙,摩肩接踵,如潮入流。到了夜间,进香人的灯笼形成了条条闪亮的河流,滔滔不息。各种茶棚善会,沿香道而列,为香客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义务服务,更有那几百档行香走会的武会,尽歌尽舞,各献绝技,使游人围追观看,赞叹不已。
妙峰山的庙会规模居北京之冠,在整个华北地区,规模也是最大的。中国学者认为,妙峰山庙会是民俗文化的大展演;外国人则说,妙峰山庙会是“中国的狂欢节”。文产寇上世纪初,随着新式商店和公园等公共娱乐场所的出现,多数庙会日趋冷落,只有妙峰山庙会久盛不衰,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民间文化活动一片凋零,各地庙会几乎全部停办之时,妙峰山庙会的香客仍数以万计,香火旺盛。
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和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举办春香和秋香各一次。以春香为最盛。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娘娘庙建在山顶,分为灵官殿、惠济祠、回香阁、玉皇顶等院落。庙会的主要活动在这里举行。历史上妙峰山香客遍及华北,为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据记载,庙会始于明朝中后期,清代香火最盛,香客数十万。香会余档,门派不同,会首是香会组织和指挥者,也是主要传承者,仅北京市就有多人。会首传会腕儿于徒,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为师徒相传。
距今70年前的年春,正是抗日战争中期,妙峰山还在举行庙会,香客群聚。八路军某部忽然来到庙会上,向群众宣传抗日,听讲的多达五百多人。群众多年来在日寇铁蹄的蹂躏下,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军队,听了八路军英勇抗日的事迹,无不兴奋鼓舞,会场掌声雷动,热情飞扬。有人说:“只要有八路军,抗战一定会胜利。”民国年间,北京的知名学者如顾颉刚、朱自清、徐炳昶、魏建功、容肇祖、孙伏园、罗香林等都去过妙峰山逛庙会。
他们自然不是去进香拜神,而是作民风土俗的调查研究,也带有春季郊游,欣赏鸟语花香。妙峰山庙会保留了华北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香会是民间的文化活动组织,保留和传承了许多的民间艺术、体育竞技活动,民间手工艺的原生态,不仅对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有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香会活动是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具有凝聚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