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开播的《小戏骨红楼梦》,因为精致的服道化、贴合的角色设定、小演员惟妙惟肖的演技,实打实地火了。无数网友自发打call,顺便讨伐某些演技不足的小鲜肉。同时,“儿童演成人戏是否合适”成了舆论焦点。其实在去年10月2日,《小戏骨白蛇传》播出后就已经引起争议,不同的是,今年《小戏骨红楼梦》的豆瓣评分高达9.2,比《小戏骨白蛇传》8.4分的成绩来的更加汹涌。比较起来,《小戏骨红楼梦》的制作明显精美了很多,投入的费用也更多,据团队领导人潘礼平的描述,“(制作成本)一分钟有的几万,有的十几万。”《小戏骨》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大浴堂》诞生在年,随后推出《焦裕禄》《刘三姐》《洪湖赤卫队》《白毛女》《花木兰》《放开那三国》等作品,题材以红色、历史故事居多。那为什么偏偏《白蛇传》和《红楼梦》两部的争议比较多?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这两部的原版电视剧国民熟知度最高,另一方面是题材涉及到了男女关系。有不少网友认为,“看着孩子拿捏着劲儿演大人,总觉得浑身不舒服”,但还是“被小戏骨的演技的打动”。还有一些网友和专家全盘反对,认为“孩子没有复杂的人生阅历,扮演成人角色只能算模仿,过早接触成人思维也会对成长造成影响。”但潘礼平觉得的是,孩子并非不能理解。在潘礼平眼里,模仿是演戏的基础,而他们选择内容是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生活场景,写写画画等,“现在小朋友都非常聪明,跟他们好好讲清楚,他们都好懂。”《小戏骨红楼梦》削减弱化感情部分,以“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主线,突出“看见穷人,理解穷人”的观念,想传递的是正能量和真善美。单看《小戏骨红楼梦》海报,这群小演员的扮相和83版《红楼梦》便十分相似,尤其是黛宝钗凤,倒应了王熙凤那句话,“世间竟有如此标致的人儿!我看姑娘不像老夫人的外孙女,倒像亲孙女了。”剧集中,不管是人物的一颦一笑、语气神态,还是整部剧布景运镜,基本是复刻了83版,精致中不失神韵,也难怪观众要疯狂打call了。据了解,这些小演员由全国各地海选而来,节目组先通过照片选出气质外表符合的孩子,再进一步从表演经验、学习能力等方面考察选择。也就是说,节目组最看重的是小演员的先天条件。潘礼平培养小演员的方法是,先由专业老师教学,再让孩子们忘掉所学,放开了去演,目的是让他们发挥想象去表现角色。但是,高评分似乎没有为背后的团队带来高收益。潘礼平团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档节目的性质偏公益,“湖南卫视并没有想用这档节目赚钱,主要是想打造这个IP的影响力,所以并不是很在意广告收益。”年12月,潘礼平注册成立湖南芒果小戏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始了他的小戏骨事业。根据工商资料显示,湖南芒果小戏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由湖南广播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控股。《小戏骨》火爆后,其业务发展的传言甚嚣,打造童星、接受风投、接入广告、自立门户……潘礼平公开否认了打造童星经纪的设想,并表示,未来设想是谋划线下培训。潘礼平透露,“小戏骨”会一直做,但最终可能会转化为“不依靠拍电视剧,单纯做线下艺术培训”的模式,目的在于提升孩子们的表演特长。至于未来的发展模式,团队没有给出明确回答,不过据了解,潘礼平已经卸任湖南卫视电视剧频道总监一职。潘礼平,湖南卫视创建初期重要的“改革派”《小戏骨》系列暂时不会完结,但获取版权的过程并没有那么顺利。《射雕英雄传》版权未能拿下,《还珠格格》还在努力中,原作方对于《小戏骨》还存在质疑,主要担心小演员驾驭不好题材,使得作品声誉受损。潘礼平团队也明白,在未来的版权交涉上,用实力说话才行之有效,《小戏骨红楼梦》的成功无疑是良好的助推力,只是还存在无法平息的争议。在敏感的儿童题材领域,还需把握好“度”,诚然如潘礼平所说,剧本已剔除不合适的部分,但“表演成人化”仍然会带给人不适感。从学习表演的层面来说,专业能力和理解能力缺一不可,暂且不论孩童能否理解成人复杂、多层次的情感,以制播节目兼顾表演培训的模式,究竟是更侧重于迎合观众的观看需求,还是提升小演员,并产生正向影响?至于儿童和成人的边界在哪里,就要涉及到更多领域去讨论了。据悉,《小戏骨》团队正在筹备《水浒传》和《包青天》,还未播出,又收到了质疑的声音,“朝廷昏庸和被逼梁山,各种尔虞我诈,这种题材真的适合小孩子演吗?”看,不仅是男女关系,雷区简直无处不在。最终要转型为艺术培训的《小戏骨》品牌,争议虽然能为自身带来热度,但是对于品牌的发展也有弊处。《小戏骨》想要自证,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9455.html